用艺术为灾区孩子疗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沈祖芸

  近日,当温家宝总理给四川省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亲笔回信,感谢这些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签名寄赠画集《美丽的花朵》的消息传到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的校园时,整个校园都被感动了。

  总理的回信为何在向明初级中学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呢?原来,这本题为《美丽的花朵》的画册就是该校美术教师张贵和在支教都江堰的一年中,和当地同行们一起用艺术疗伤的方式,为灾区孩子抚平心灵创伤的结晶。 

  从2008年8月开始,张贵和来到都江堰市支教,每一天的见闻都使张贵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地孩子经历灾难后内心的伤痛。一个半月中,他跑遍了都江堰的50多所中小学校。“孩子们的脸上很少有笑容,很多孩子不愿再回到教室。”善于观察的张贵和知道是灾难剥夺了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笑容。

  如何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呢?张贵和想到自己一名留学日本的学生曾说过,日本正在流行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让幸存者将内心不良情绪对象化,达到释放和排解的目的。作为美术教师,何不借助教学尝试着为孩子们进行“艺术治疗”呢?

  在与当地教育局的同志交流后,这一想法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都江堰市教育局决定采用艺术心理干预手段为孩子疗伤,活动取名为“抚平伤痛、展望未来”。张贵和首先对当地的美术教师展开“艺术治疗”心理培训,让他们学会在美术技术指导中添入心理疏导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分别对孩子们进行“艺术治疗”,给学生的创作设置一个情境,工具和尺幅都不限,目的只是让孩子说出“心里话”。第一轮参与活动的是当地32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反响很好。参与对象继而发展为当地5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几乎覆盖了都江堰全部的中小学校。

  在为孩子进行“艺术治疗”的过程中,张贵和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画作中不仅有伤痛,还有坚强、感恩、憧憬。给张贵和最深印象的是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周宇恒的作品《妈妈,我怀念你》,一棵大树上,一只大鸟正在给一窝小鸟喂食,树下的“我”仰天而望,眼泪飞溅。每次看到这幅画或和别人讲起它,张贵和都忍不住想哭。春节过后返回都江堰,他还特意买了漂亮的芭比娃娃送给周宇恒。

  看完了这些孩子们画的600多幅作品后,他有了把作品永久保留下来的冲动。张贵和与当地的美术教师一起,从600多幅画作中精选出了150幅优秀作品,准备集结成画册《美丽的花朵》出版。这项工作得到了四川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为此专门成立了“《美丽的花朵》项目办公室”,由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于近日在四川、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巡回展览。